沒有資優班 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



期末的教務會議上理事長推薦了大家三本書,其中一本就是「沒有資優班 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作者陳之華(Yolanda Chen),也是「北國風情」 部落格的格主。她的家庭因先生工作的關係移居北歐芬蘭,她的兩個女兒也隨之移入了芬蘭的教育體系。在芬蘭六年間,作者以一名社會觀察者的身分參訪芬蘭五十 多所中、小學、圖書館及教育機構,實地深入芬蘭各處去瞭解這位居偏遠、氣候寒冷的北歐小國,在科技產品NOKIA之後,如何打造出優異的「教育」品牌,讓 全世界驚豔?

芬蘭人務實的性格-「該做的事就好好做好」,在她的教育思惟中展露無遺:具設計美感的學校軟硬體設施,教課書、營養午餐及偏週學生的交通費用,完全 由政府負擔...等等,在做好事情之餘,芬蘭的教育有很讚的觀念,包含了濃厚的「人本」精神,她們恪遵「平等」的觀念,不放棄每一個學生,不管是芬蘭的學 子或是外來移民的小孩,不讓一個人落後,用心關照每一位成長中的青青子矜,同時也信任並尊重教師的教學專業,不比較、不排名,只是把教育這個神聖的工作務 實地做好。更讚的是,這樣的觀念不是少數人的海巿蜃樓,而是社會中普遍的共識!

書末提到,一百多年前英國女作家崔蒂(Alec Tweedie)曾對芬蘭的思考與預言:

「出眾的教育制度,將確保芬蘭,前途似錦!」現在看來,它似乎成真了!

今年的政府財政編算中教育部分的預算首度超越國防,真希望同為島國的台灣,能好好地正視教育的問題。台灣的社會太功利,「再苦也不能苦孩子」這種虛無飄渺的口號,聽來就覺得諷刺無比,還不如拿出魄力好好做好事情!

「芬蘭學校沒有制服」-

教育的根本是什麼?是制服?還是學習?(p.35)

如果制服只是為了好管理,那學校的教育目的,不就變成是先求管理得好,第二順位才是關注學生學習嗎?(p.37)

「芬蘭教育:『見樹』又『見林』」-

「先見樹」與「先見林」的差異到底在哪裡?我以為「先見林,再見樹」,能讓孩子先儘快體認到整個課程或學習目標的全貌與概念!而「先見樹,再來望 林」的教育模式,卻有可能在還沒有機會見到森林時,不少人就決定在漫長、重細節的過程中,感到疲憊不堪而半途而廢,錯過了能透過一株株樹木望見整座「森 林」風貌的喜悅!(p.48)

我感受最深的,不在於說芬蘭或是西方某國的教育方式一定是最好、最了不起的,因為沒有任何一種方法是絕對的好與絕對的差。但是,學習的過程與效果,卻可能會截然劃分為「快樂」與「痛苦」兩種!(p.48-49)

「芬蘭教育最可貴之處」-

我們尊重每個獨立的個體,因為我們非常需各種不同的人才。(p.72)

當學校老師覺得自已擁有改變社會的能力與參與感,整個教育體制就會有向上提升的動力。(p.73)

芬蘭人深信:「基礎」最重要,只有基礎穩固,日後建構起更高的樓層才會穩固。因此,芬蘭願意花費許多的人力精神在基礎教育之中,儘量讓跟不上進度的孩子,或是一時學習緩慢的學生,教能有額外的輔導、關懷和資源挹注。(p.74)

「老師一樣好:不同評比」-

芬蘭的想法是:資源、對象、起跑點都不同,為什麼要比?如何去比?放下起跑點不公平與評鑑制度的不平等,人性尊嚴和自我實踐才會自然浮現!(p.89)

「教育,一切都是為了學生」-

如果一個社會體制對自已教師的基本信任都沒有的話,哪還談什麼教育呢?(p.95)

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盡其所能的,去教導我們所知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如此而已。(p.95)

「芬蘭,為什麼要講『不讓一人落後』」?-

「小國如我,不能容許社會上出現學習落差與失衡!」(p.103)

我腦海中好多個畫面不斷湧入,因為想起了所謂「後段班」的孩子們,小小年紀就已被貼上標籤,有哪些是心甘情願的被歸到那一類?有多少是制度和師長 先放棄了他們?讓他們也逐漸產生了自我放棄的心酸?如果是制度先放棄了他們,而又期待他們能自謀生路,豈不是把教育的義務,和日後社會可能要面對的矯正成 本,一股腦推向全民去共同承擔? (p.103)

「北極圈裏的台灣情」-

考試不是要給孩子帶來挫折的,考試只是讓孩子和老師共同瞭解學生對於這門科目的認識到了哪裡。(p.230)

「競爭力,來自何方?」-

不同世代的人,本來就有不同世代的教育環境與教學方法,能夠與時俱進的改良,以及找出最適合不同世代的的教學理念,才能讓教育品質不斷提升。(p.233)

芬蘭社會所看重的價值,就在「平等」二字!(p.233)

當一個社會裡,大多數人都能體會確實需要每種不同的人才,那互相平等看待,互相尊重職業出身,互相認同學習需要、互相瞭解志願類別、互相認定彼此扶助才能生存發展,也才會真正落實生根。(p.233-234)

「移民孩子的教育」-

現在不去做,不花時間與金錢做,以後必須負擔的社會治安與族群融合的成本,必然會更大。(p.252)

「未來教師需要的能力」-

他們認為教育系的學生必須擁有可以被教導的潛能、合適的人格特質和學習動力等綜合條件(p.277)

「教育系學生的全新評選法」-

那些高中時考試分數高、學業優異的孩子,多半唸書成績一向很好,但在校期間通常不見得瞭解書念不好時的困窘。所以當了老師以後,也不見得對學習能力 和成績較為落後的學生們,能給予更多的同情、包容,或是能以同理心循循善誘,或是期盼這些老師能真正發揮「有教無類」的精神。(p.280)

「要平等?還是菁英?」-

只有智力領先,但卻不夠全方位成長,那是不對的。(p.285)

整個社會花下鉅額心力在教育上,為的就是對於學生能力與環境弱勢者的悉心照顧,所求的無非是把我們可能視為「後段班」的學生人數比例降到最低,以消弭這些在學校的弱勢者,變成日後社會上的潛在問題與犯罪製造者,屆時整個國家就得付出更大的成本去拼治安了。(p.285)

教育就是應該幫助孩子們找出自己優勢,而不是要他們全部都往一個模子裡去,套不好的就被迫放棄,就被視為「後段」。(p.286)

洄瀾遊_後記



8/22(五)花蓮-彰化-員林


  第三日其實已無行程,原先擔憂颱風影響火車行駛,因而將歸程時間定在第三日早上10:40,只是睡醒時已九點半,趕緊盥洗、收拾好行李,準備趁搭車前先去買公正包子,沒想到店門口還是放著「公休」的牌子!我跟花蓮美食還真是沒緣份,不是遇到公休就是因為腸胃不舒服要忌口!


  歸還車子後,租車行的先生載我們回車站,我和C還利用剩餘的十五分鐘衝去買了名產「曾記麻薯」和「剝皮辣椒」,再到車站內的-11買零食飲料加報紙再上車,真是標準的民以食為天啊!^_^

  實際上在花蓮的旅程僅有一天半的時間,我們就開了四百多公里的路途,漫長的花東縱谷,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這兩座課本上提及的大山,是如此的貼近,浩瀚的太平洋也近在咫尺。開車的時侯我常常一心二用,在腦子裏想著許許多多的事情,也算打發長路途的無聊;但在花蓮的這兩天中,目不暇及的美景,腦子反而完全的放空,只有驚歎!
  不知該可惜還是慶幸的是,颱風最終並未登陸台灣。我的台東綠島之行只能向後延期了~

-------------------------------------------------------------------------------------------------

交通工具:
1.台鐵的「環島周遊卷」:全票1706元
2.久和租車:NISSAN verita (990元/日)

民宿:小熊林森民宿

旅遊雜誌:「愛玩東台灣

參考網站:
1.花蓮旅人誌:有花蓮美食地圖供下載
2.花蓮縣觀光資訊網
3.花蓮旅遊網  

洄瀾遊_第二天(海線)

8/21(四)東管處花蓮遊客中心-牛山呼庭-蕃薯寮-芭崎瞭望台-石梯坪-北迴歸線標-長虹橋-八仙洞-炸蛋蔥油餅-民宿-西瓜大王-海埔蚵仔煎-楊子萱愛玉-阿之寶手創店-遠東百貨
  很驚喜地一覺到天亮,精神飽滿地迎接今天的行程-台11線的海岸風光。天氣非常的晴朗,完全沒有颱風的影響,海天蔚藍,第一站來到遊客中心,正對著大海非適合觀賞海景,隔壁海洋公園摩天輪和空中纜車也清楚可見。

  接下來繼續往南前進,來到牛山呼庭,牛山原是放牧牛群的地方,牛山呼庭的位置隱僻,車沿著山路九彎十八柺地往下開到沙灘邊的牛山呼庭所在,這裏是一個阿美族家庭開闢打造的美麗園地,山海相依,入園有餐飲可食用,最低消費才五十元。

  離開牛山,經過蕃薯寮,再前往芭崎瞭望台,由瞭望台可欣賞到花蓮海岸線迤邐風光。通過芭崎,下一毎目的地是花蓮海岸最南端的石梯坪,奇特的地形景觀,搭配太平洋壯闊的海潮,令人流連忘返。






  穿過長虹橋後,要進入台東縣的範園前,通過了靜浦「北迴歸線地標」,之後我們前往最後一站-長濱八仙洞,這裏是台灣舊石器考古遺址的發現所在地,教了幾年的史前時代,終於有機會親自參訪這個「國家遺址」,也解除自己一直誤以為八仙洞是一個洞名的誤會,原來遺址的發現是遍佈在十幾個洞穴中,真是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啊!不過,八仙洞這裏的管理真的可以再加強一點,展示館內實在是很佈置得挺簡陋的,一時還誤以是處在「尚未完工...」的狀態哩!既然此處有著這種重要的考古發現,又有多處天然洞穴的奇異景觀,實在值得好好的經營和管理才是!

  心裏原本盤算走完台11線要走花64縣道回到台9線再去鳳林的林田山,沒想到花64縣道沿著秀姑巒溪的山路彎來彎去,開來頗疲憊,加上還沒開到台9線就先轉到153縣道,兩旁是鶴岡有名的文旦果園,這一路又開了一個多小時才從光復鄉接上台9線,開了太久的車,再上中午尚未進進食,兩人都很疲累,於是放棄了到林田山,先到東華大學附近買了一碗粥分食,然後直奔花蓮巿公所旁有名的炸蛋蔥油餅。蔥油餅的餅皮比平常吃的薄,裏頭包袌著蛋,加上的鹹鹹的醬汁,的確是好吃,可惜胃腸不適只能吃幾口稍稍解饞。


  回民宿休息,打算五點半再出門到七星潭,沒想到經過一天的長途跋涉,躺回民宿舒適的床之後,已經失去七星潭的動力,決定還是小睡片刻,晚上再到巿區覓食。央不過我的要求,C答應胃腸微恙的我一起去吃有名的「海埔蚵仔煎」,店門口正大排長龍,幸好才排了一下下,前頭的十一個人次一起入座後,隊伍縮短了許多,排在我後頭的先生還說「傳說」要排上一個小時才能吃到哩!但幸運的是很快地我們兩人也被喚進店內等待,它的生意實在太好,在店內等了也半小時才輪到我們,蚵阿煎吃起來不錯,比較特別的反而是它的淋醬,有點像稀釋過的微辣豆腐乳,滋味很特別。蚵阿煎旁的楊子萱愛玉也頗吸引人的,飯後買了一杯招牌愛玉,喝起來沒有五十嵐的「愛玉冰茶」來得受我青睞!拿著買來的愛玉開始逛「阿之寶手創店」,其實手工書或皮革製品一直都很吸引我,但所費不貲,實在買不下手,看看過過乾癮!最後,C居然想逛花蓮的遠東百貨,於是我們就逛了一下這個“小巧”的百貨公司,最後再驅車去找有名的「花蓮提拉米蘇」,但沒找著,於是結束了今天的活動,回民宿休息。

-------------------------------------------------------------------------------------------------

1.炸蛋蔥油餅(花蓮巿復興街,近林森路交叉口,巿公所附近巷子裏)

2.海埔蚵仔煎(花蓮巿的自由街86號)

洄瀾遊_第一天(山線)

8/20(三)員林-花蓮-六十石山-赤科山-自強夜巿-小熊森林民宿

  原本計畫五天四夜花蓮、台東和綠島的行程,因如麗颱風的影響,行前取消了台東、綠島的部分,改為花蓮三日遊。
  出發的前一晚開始有腹瀉的情形,疑似腸胃炎,肚子微微地痛著,最後喝了一杯五塔散泡的藥水,症狀才稍微舒緩,不幸的是半夜全身發熱,難以入眠,隔天一早精神不濟,但坐的是早上七點廿四分從員林出發的太魯閣號火車,到花蓮車程約四個多小時,原本打算在火車上再補眠,太魯閣號火車不僅外表嶄新,裏頭座位很寬敞(有點像高鐵),不過塞在座位中實在也難舒適地入睡,瞇了一會兒還是把筆電拿出來看影片打發時間。

  到花蓮後先聯絡久和租車行的先生來接我們,在等待的空檔我們先到車站前的遊客中心拿了幾份地圖,車行安排了一台小巧復古的NISSAN VERITA(一天租費990元)給我們,發動車子準備先飽餐一頓再展開我們的花蓮旅遊~



  第一選擇-「公正包子」,居然公休今明兩天,只好選隔壁也大排長龍的周氏蒸餃用食,搭配對面的古早味的廟口紅茶(大杯35元!),其實這兩樣吃來都覺得還好,沒特別好吃。
  午餐結束後,開始下午的行程,沿台9線直奔六十石山觀賞金針開滿山的美景。台9線上速限常只有40-50公里,沿途安置許多測速器,車速無法太快,開了兩個小時,一百多公里才扺達富里的六十石山。上山的路上已可見零星的金針花,心裏有些雀躍,一路往上繞才發現許多山頭的金針花似乎被採收,只餘部分區域可見盛開的金針花。六十石山位處高點,在山頭可鳥瞰花東縱谷平原,景觀十分開闊。

  離開六十石山後,往回開打算再到另一處賞金針盛地-赤科山。赤科山的海拔較高,一路蜿蜒上山,開到山頭時已六點,除了天色向晚外,赤科山山上的金針花更是稀落,也許是估計錯賞花的時間,錯過它最美的時候,不過可以想像的是滿山金針開滿時是何等壯觀啊!山上的空氣很清新,即使沒有黃花點綴,還是有它另一種山林風貌迎人。



  下山後天色已轉暗,沿台9線回程打算到東華大學附近品嘗C讚不絕口的「蕃茄咖哩」,就這樣又開了一小時的車程來到東華,結果店東主放暑假去,於是我又再度錯失了一頓美食。只好忍著飢餓回到吉安的自強夜巿再進食,買了自強夜巿中最被推薦的「第一家烤肉」、「蔣家棺材板」和旁邊的「妙不可言果汁」,這三家以棺材板較好吃,烤肉居次,果汁則差強人意。買了小吃後才返回民宿,小熊森林B館在南京街巷弄裏,路不好找,只好麻煩民宿人員出來帶路。
  民宿佈置的很典雅潔淨,到處都有泰迪熊裝飾,連房內的床上都躺著一隻超大泰迪熊在為我們暖床。此外民宿主人還在房內提供泡麵、餅乾和冰飲免費食用,十分貼心。在花蓮的第一夜不知是整天的舟車勞頓,還是柔軟的床鋪太誘人,居然一夜無夢,一覺到天明!

-------------------------------------------------------------------------------------------------

1.公正包子(花蓮巿中山路199之2號)
2.自強夜巿(吉安鄉自強路與和平路交叉口)

戀人版中英詞典/轉山 邊界流浪者/當生命陷落時-與逆境共處的智慧

暑假閱讀的頭三本書,當時未立即寫下心得,現在僅能就所餘留在記憶中的感受,寫下一些記錄:

「戀人版中英詞典」郭小櫓著,郭品潔譯,大塊文化
有意思的一本書,作者是一位從中國到英國倫敦學習英語的女孩,隻身出國,英語完全不靈光情 形下,靠著隨身攜帶的「簡明中英辭典」勤奮地學習的西式生活,每一個單字,不僅是語言的學習、文化的探索,更是她心理和生理狀態的呈現和轉變,尤其遇到了 她的英倫情人,進而與他同居,是作者蛻變的關鍵,中式的大家族成長背景,碰上西式的個人主義,隱私權、私人空間的需求的大不同,對情感關係期待的差 異....磨合間,作者有了「自己」,難怪書評都說這本書是女性成長的自傳。


「轉山 邊界流浪者」謝旺霖著,遠流

學期末前就已經開始閱讀,讀讀停停,整個進度開始加速,是在自己獨自旅行金門回來後,也許對獨自旅行的心情與書中的描述更為貼近,讀來更是心有戚戚焉。

作者得到雲門「流浪者計畫」獎金資助,展開他的單車西藏之旅,途中行經的千山萬壑、百轉千折、人事驚險和對人性的揣揣難安,不是我小小的自助旅行可 以比擬。但是「獨自」的這個狀態,似乎會讓人的精神感受很相像,比方懼怕,懼怕沒發生但有可能發的危險,安靜到聽到大自然洶湧拍擊耳際的聲響,太多的惶惶 不安和太多的驚喜交雜,「行路難,難於山,險於水。.......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白居易)

「當生命陷落時-與逆境共處的智慧」佩瑪.卓丘著,胡因夢、廖世德譯,心靈工坊

這本書應該買了有好幾年了,光看書名大約也可以猜出是在自覺「生命陷落時」所購買的!^_^可是很奇怪的是,在特別挫折時,心情是定不下來好好閱讀的,所以翻了幾頁就擱置了好幾年。

「最重要的是容許自己不知道」

「自制是不因為感到無聊便找些事來排遣。自制是不因為有空檔就馬上找東西來填滿。」

「人可以孤獨而不被孤獨動搖」

「如果很痛苦,那是因為你抓得太緊的緣故」

「那就是當我們指責別人是錯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在企圖得到某種安全感和依侍。」

這三本書都是和心靈成長有相關的,有些想法我記下了,但還只能存放著,等著自己慢慢地體會和領悟。

金門三天兩夜_補充



1.立榮假期(雄獅旅行社) 金門來回機票+金寶來飯店兩夜住宿
2.自購旅遊書籍:金門馬祖衛星定位旅遊地圖書(宏碩文化)+金馬旅遊指南(西遊記文化)
3.4.金門縣政府印行的免費旅遊資訊:金門自助旅行手冊、金門旅遊簡介、金門觀光簡介及五種[金門主題旅遊]簡介




上圖為出發前的背包、行李;下圖為回來後增加的金門名產拌手禮





三天的旅伴-suzuki125機車



自助旅行,行前規劃和當地旅遊資訊的閱讀是絕對必須的,危險和擔憂常發生在對真實情況瞭解太少及疏忽太多安全細節。~~一點點心得,自己也尚在學習中...

金門三天兩夜_第三日(2008.07.10)

建功嶼→慈湖→雙鯉湖→古寧頭戰史館→北山洋樓、振威第→水尾塔、水尾風獅爺→中山紀念林、乳山故壘、蔣經國先生紀念館→機場→台灣

打定主意今早要去巿場吃金門傳統的早餐,前一晚就先確定好「壽記廣東粥」的位置,但找到之後,一問之下還要再等半小時才能輪到我,衡量今天早上漲潮時間(9:08)將至,還是別等其實我並不很想吃的廣東粥(又是一種「怕可惜了」的心態作遂!),在附近的「和記油條」買了一個7塊錢的油條,油條還用日曆紙包裹著,我將放入包包便前往建功嶼。

建功嶼在明清時曾作為流放麻瘋病人之用,也稱為麻瘋礁。1960年始改名為建功嶼,作為要塞堡壘管制區,編號w038據點,進出要配合潮汐,通過長約500公尺的海底步道。書上雖然寫著遊客要登記、管制,但我到那裏時一個人也沒有,也不知道旁邊長得像小碉堡建築裏倒底有沒有人在看管,因為第一天來過一次,我如同識途老馬直條條地就往將近九成都已露出的步道走去。潮間帶爬滿招潮蟹、寄居蟹及許多貝類生物,接近建功嶼前方的一小部分步道還未完全退潮,我便開始拿出我的相機、腳架拍起照,還將油條邊拿出來吃,炸過的油條咬下去居然是軟的,超好吃的,還有淡淡日曆紙的油墨味,真是具古早味的早餐!

九點二十分左右,步道已幾乎全能通行。我以為小島上有管制或士兵站哨,結果又是一個人也沒有,軍事建築裏有點荒涼,被砍下的樹枝還堆落在一旁,蜘蛛網、蚊子不少,站上瞭望台可以看見小金門及廈門,潮間帶終於來了兩個來撿拾蟹類的歐吉桑及歐巴桑。今天依然是豔陽高照,在無遮蔭物的沙灘上待得太久,有點吃不消了,不過今天的時間有限,發動機車打算朝金寧鄉的慈湖、古寧頭戰史館前進。


建功嶼(w038)風光


金門的天氣晴朗,騎著車時並不覺得酷熱難受,甚至還有些微涼的舒適感。慈湖是金門最大的人工湖,原本是內海不是湖,為了防止敵軍由此登陸,便築起長長的堤坊(慈堤)作為隔絕,不過大熱天實在不是一個適合停下來好好欣賞慈湖風光的好時機,傍晚時分若能來欣賞落日倒是絕佳的優景美勝。

雙鯉湖及古寧頭戰史館、北山洋樓等都相距不遠。雙鯉湖旁的蓮花池,開滿盛開的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花之君子,每朵蓮花皆脫俗清新!到古寧頭戰史館,是我三天中遇到最多遊覽車觀光團的景觀,史館前許多人在拍照,館內的參觀人潮也很多,聽到有導遊在解說館內的畫像,便默默地混進人群中”偷”聽,古寧頭戰役的歷史我大略熟悉,但解說時的加油添醋或傳說趣聞,倒是增加了不少樂趣,這時覺得或許跟團聽解說也是不錯的選擇。


上:慈湖 中:雙鯉湖 下:古寧頭戰史館


戰史館後,又找了一會兒路來到北山洋樓,靠小路邊的洋樓壁上留下許許多多彈孔傷痕,沿著外牆繞行一周,發現洋樓牆的後方怎麼像是閩南式古厝,這就是那在古寧頭戰役中,國共雙方激戰象徵的北山古洋樓嗎?正在遲疑時,有一位阿婆牽著一隻牛走過來,我問她這就是那個洋樓嗎?她說:是啊!並親切地問我是否從台灣來的?於是我再向阿婆詢問振威第怎麼去?振威第為清朝將軍李光顯的故宅,建於乾隆五十四年,是國家三級古蹟,但老實說如果不是讀過這些資料,加上阿婆指路,我想我大概不是多加留意這個「提督衙」,書上說目前被劃為專業的文物館,但實地看到的是宅門深鎖,鄰居阿伯說現在不能進去,所以只能在外面看看。

回頭找到同樣為三級古蹟的水尾塔,但未看到地圖上看來就在附近的風獅爺,水尾塔旁有一條小徑,但兩旁草本雜生,一騎進熟悉的「不對勁」感覺又浮生,騎到盡頭處看到一位阿婆在自家院子乘坐,便向她詢問,我問:「我想找一尊很高大的風獅爺,不知道是不是在附近?」阿婆的台語口語很重,她說了第二遍我才聽懂,她說:「妳要找風獅爺?四處都有啊?」她這麼一說,我有點不好意,但我想找的據說是全金門最高的風獅爺,她指點我附近的確有尊風獅爺,但不知道是不是我要找的,建議我去看看。在雙鯉湖旁果真有一個不大一樣的風獅爺,但完全不高大啊?!於是我又把旅遊雜誌再看仔細,原來是我弄錯了,最高大的風獅爺在安岐村,而眼前的是北山風獅爺。*_*

但我終究沒找到安岐的風獅爺,不過想想阿婆的話,覺得我這個觀光客很好笑,很多東西及景觀只有外來客才覺得稀奇非看不可,對在地人而言,四處可見的風獅爺,大或小有什麼特別?回想第一天可以看見廈門時,心裏是如此驚訝和衝擊,到了第三天,連我都習以為常了!習慣讓人把許多事情視為理所當然,也變得平凡;但習慣也讓人安定、熟悉、平穩,「習慣倒底是不是好的習慣呢?」這個問題我在心裏思考了好多年,還是很難衡量。

12點前要回飯店check out,但回家的飛機訂在16:10,所以退房後先將行李寄放在飯店,又在正中午出門作最後的遊覽,車沿伯玉路騎往中山紀念林,雖然在林區內,但室外的溫度真的炎熱,覺得自己很瘋狂也很神經,乳山故壘展示了不少軍事設備,到最後我還是無法擺脫「怕可惜了」的心態,大熱天瀏覽著自己不怎麼感興趣的軍事武器,最後還是隨著觀光客們躲進蔣經國先生紀念館歇息吹冷氣。

紀念館內展示著經國先生一生的經歷、行腳記錄及對台、澎、金、馬等地的重視和建設,簡樸的領袖和簡樸的金門,倒是相互輝映。紀錄中播放到蔣經國年青時在俄國與軍閥馮國璋的女兒的一段戀情及雙方往來的信件,在那樣國局混亂的時代中,感情的的產生還是不由人,但感情的延續與終止,同樣不由人啊!經國先生紀念館是最後的金門行程,之後回飯店等待三點飯店人員載我至機場,結束了三天的金門自助旅行。

1~2 北山古洋樓 3 振威第 4~9乳山故壘、蔣經國先生紀念館


兩蔣Q版公仔

這樣單人的旅行,究竟會在我的生命中增加些什麼嗎?路程中我不時的自問。旅程中還是有許多紛亂思緒出現干擾,沒有特別浪漫的感受,也不是為了營造流浪的瀟灑,也許旅程中的一切都將凝結成一顆飄流的種籽,等待生命的輪轉、歷練、澆灌,恰當的時機,我便能觀見種籽的發芽和成長。

金門三天兩夜_第二日(2008.07.09)

上午:烈嶼鄉(小金門)→勝利門、八達樓子、烈女廟、陵水湖、湖井頭戰史館、(李府將軍廟、黑面風王)

下午:瓊林聚落、瓊林戰鬥坑道、一門三節坊、風獅爺→太武山→太湖、八二三戰史館、榕園、慰廬→(山后民俗文化村)→沙美閩式燒餅→金城鎮

起床時已七點半,稍作梳洗後下樓享用飯店早餐,有金門風味的粥和平常的白稀飯,既然在金門,當然選有當地風味的粥囉。粥是鹹的,裏頭有金針、豆輪、芋頭...,挑了一些小菜,搭配豆漿,就是一頓”風味”早餐!用完餐回房拿了外出行李便出門,今天上午打算坐渡船到烈嶼鄉(俗稱小金門)一遊。


1.水頭碼頭 2.由船上觀外的海景 3.中華民國萬歲碑
4.勝利門 5.鄉野風光 6.八達樓子
7.烈女廟 8.陵水湖 9.湖井頭戰史館

與昨天陰灰的天氣相比,今天太陽真是熱力四射,9:30 由水頭碼頭搭渡船至小金門,成人票48元+機車40元,15分鐘左右就到達小金門九宮碼頭。騎著租來的125機車踏上小島之旅,很快地看到路旁有一個立碑上頭寫著「中華民國萬歲」,一看就有想笑的感覺!^_^小金門整體給人一種「簡樸」的感覺,步調比大金門更慢、人很少、車很少,反而比較常看牛群散落路旁草地吃草或一付無所事事臥坐著發呆,很有鄉野情調的地方。

其實如同大金門一樣,這裏還是充滿了不少軍事建築,碉堡、坑道、營地、戰車,阿兵哥當然也是常出現的人物!勝利門及八達樓子很快地就發現了,在小金門也是我頭一回看到加油站,正擔心油不夠又不知道該加什麼油,思忖時,發現根本不用煩惱,因為只有95的汽油!

在找烈女廟的路途中遇上三位同樣在找烈女廟的騎自行車女生(不管大、小金門的景點都是挺不好尋找的),在找到烈女廟後與她們聊起來才知她們是剛參加完今年金門國小教師甄試的老師,其中二位是金門人一位是南投人(此時我在心中默默地想著:連金門人都要找路了,我這個外地人有什麼好抱怨的呢?!^_^)當她們知道我是國中老師後對我的第一發問是:妳是”正式”老師嗎?她們似乎都落失了正取的機會,想向靈驗的烈女廟王仙姑祈求考運順利,看著虔誠捻香膜拜的她們,流浪教師的心情我可以體會,願上蒼或大有為的政府也能體會。

告別她們之後,再前往陵水湖,看著波光斂灩的湖面,腦中突然有感而發地湧現一個句子:「每個人的願望在湖面上閃閃發光」努力地閃爍著,渴望被看見,祈盼被拎起。 陵水湖之後,往前的通道全部封阻修路中,我繞啊繞啊地像被困在迷宮裏的小動物,如果我夠機靈能啟動開關,行為主義者此時必會給予我獎賞的(中教育心理學的毒太深!)。

突破了封鎖後,前往湖井頭戰史館,裏頭展示的是金門戰時的歷史照片,在一幅照片中看見一句話:「只有昨天是容易過的日子」,是營區中的標語,是戰鬥軍人的警語,咀嚼再三覺得頗有滋味,當下拿出筆記本抄下。戰史館後方有三架高倍望遠鏡,可以「窺視」廈門,其實肉眼便可以觀見,但透過望遠鏡看見對岸活生生地人車移動,還有銀行、商店、公司大樓等日常建築,及有名的「一國兩制統一中國」大標語,我一直看個不停,想看出看到更多更多,看得頭都有點暈,心中的震撼實在不小。對生長在台灣的我,還是難以想像「兩岸」的距離居然如此近,但一水相隔的兩岸,阻隔的又豈只是水! 戰史館外的的牆壁上有著「還我河山」四字,我想知道,那河山究竟是誰的?誰來決定你我之別?誰來劃分敵我之分?位在所謂前線的金門,會不會有不知為啥而戰的迷惘呢?

離開湖井頭戰史館時已經快十二點,遇是找不到李府將軍廟及黑面風王等景點,一直在那騎來繞去,來來回來地找,陽光挺大的,人也曬得疲累了,最後決定放棄,隨遇而安吧!回九宮碼頭等一點的船回大金門,坐在碼頭旁看著藍天大海,因為天氣晴朗,天和海終於顯露出屬於金門的姿色!



1.碎石滾壓夯實的馬路 2.樹上的大鳥巢 3.公共電話是士兵與家鄉最直接的連繫
4.牛與傳統古厝 5.自行車道 6.戰車
7.風雞 8.藍天白雲 9.天與海

天氣實在炎熱,經過一上午的奔波,決定先回飯店休息一會兒,預計下午去瓊林、爬"只"有253公尺高的金門最高的山-太武山、參觀八二三戰史館、山后民俗文化村及馬山觀測所,不過出門時已是14:30,走環島北路到瓊林聚落,先發現的是瓊林戰鬥坑道,因為第一天已體驗了兩種坑道,所以今日我並不打算再走坑道,但想找的風獅爺及一門三節坊卻又費了一番功夫,先繞回去找到一門三節坊,有一群高中生在坊前聽解說,所以拍了照便離開;地圖上標示的風獅爺就在坑道的出口處,但坑道的出口又在哪裏呢?最後是繞進古厝裏,聽到有人說地上有標示方位,才找到瓊林的風獅爺,原來是環島北路再前行即可!這尊風獅爺披著紅披風威風凜凜似的,但長相古樸具喜感。
離開Wind Lion God(風獅爺),前往下午的重頭戲-太武山,彎進太武山的路上,看見一個標示寫著「明魯王墓」,是南明魯王嗎?果然是南明魯王,在被清軍所敗後,退至金門,康熙元年(西元1662年)病死於金門,1959年被炸山採石的國軍發現了墓塚,經考古鑑定,為魯王真塚,又是一個活歷史見證!


1.瓊林聚落 2.瓊林戰鬥坑道 3.一門三節坊
4.瓊林風獅爺 5.坑道出口 6.像鳳梨的碉堡
7.明魯王墓 8.明魯王墓 9.國父銅像

車只能行至太武山公墓,前方有陣亡將士紀念碑及忠烈祠,在忠烈祠晃來晃去又開始無頭蒼蠅地找太武山的登山口,有一家人同樣也在找入口,後來我問了國軍弟兄,經指示原來入口處就是由有士兵守哨的哨亭左轉上去,登山步道是花崗岩作成堅硬路面,爬行起來好像比較吃力,而且一開始就來到上坡挑戰我的體力,我走得氣喘噓噓,好不容易遇到一位清掃路面的婦人,向她打招呼問了一下還有多遠,她說轉個彎看見劉玉章將軍的像就是「一半」了!(我的媽呀!才一半而已,我真的太小看這253公尺的太武山了),婦人對我獨自前來很好奇,我不想多作解釋,就說後面還有一群人,跟她道謝後繼續往前進。

大概是體力下滑了,天氣又炎熱,爬起來覺得頗吃力,而且時間已經近四點了,看來之後的行程無法完成了,路還是上坡下坡交替出現,遠眺的風光優美開闊,可看見料羅灣,但還是掛心可能無法在五點前到八二三戰史館一事,所以心一橫決定只要走到「毋忘在莒」石就要折返,豈料走到「毋忘在莒」石已經走了2/3的路程,看見「毋忘在莒」有一種自己好像登上玉山的感覺~指的是疲累的程度^_^,石謁頗高大,當然要留影紀念囉。

1.陣亡將士紀念碑 2.劉玉章將軍像 3.登山步道
4. 5.6.太武山上遠眺風光
7. 8. 9.毋忘在莒

回到山下時已是四點半了,來時看見路牌寫著「八二三戰史館」3公里,我想應該是來得及到達的,所以還是驅車前往,來到了金湖鎮太湖時,依著路標先發現榕園,然後沿湖繼續騎,結果又迷路了,停在太湖蔣公招手銅像前有點哭笑不停,攤開地圖再確定一次,發現騎過頭了,原來就在榕園的旁邊而己,匆忙地進到戰史館已經是四點五十分,還是用最後的時間大致地瀏覽了這個記錄金門這場重要戰役的歷史資料和照片,待我踏出館外,工作人員毫不留戀地就按了遙控器將鐵門關下來!

戰史館旁的榕園是由十餘棵百年大榕樹所構成,榕樹的氣根已垂至地下形成新幹,因為之前行路匆匆,這時終於能坐下來在樹下乘涼,好好地休息,看看四周的景色,真覺得金門的休閒場所真的很多,馬路直又平,也很適合自行車的乘騎,湖光山色,綠草藍天,大家生活的步調都很悠閒,脫掉戰時的緊張肅殺生活,現在的金門很適合居住。

1.太湖蔣公像 2.八二三戰史館 3.戰史館旁的戰車
4.榕園 5.榕園 6.慰廬
7.楓香林 8.木麻黃 9.戰史館旁的戰鬥機

雖然過了五點,山后民俗文化村和馬山觀測所都關閉了,但我還是想到民俗村找找王阿婆蚵仔煎,所以稍作休息後便準備動身出發到山后,離開時又遇到在太武山那一家人,裏頭的太太問我說:「啊!妳怎麼一個人?」我答:「嗯,我一個人出來旅行!」為什麼「一個人」有那麼奇怪呢?前往山后路似乎是往山上繞行,很僻靜,甚至遇到牛群走過馬路,我停下來等候,很長的一段路都只有我一個人獨自騎車,在金門的這三天中,有不少的時刻,都是行車在無人的僻靜路上,在過份安靜的環境裏,人反而有些憂懼,擔憂一些可能但未發生的事,蟲鳴鳥叫、風吹草動,所有自然界的聲音彷彿被調至最大音量,教妳覺得勢弱。

行經「楓香林」是長長一段夾道的楓樹林,目前是呈現翠綠景色,倘若秋冬楓葉轉色將會是如何的一片美麗風貌呢?不出所料,民俗文化村已關閉,看得到裏頭部分的閩南建築古厝,對建築的了解太少,感受領悟力又太低,未多加流連便離去。天色漸晚,心中決定不去馬山觀測所,打算回金城鎮,歸途中經過沙美,沙美有名的是它的閩式燒餅,所以繞進入巿區想碰碰運氣,很快地發現老街,直覺傳統小吃一定在裏頭,左彎右拐居然很幸運地被我找著了,一時興奮又買了兩個鹹兩個甜的,走出迷宮的我,欣喜地接受了這份戰利品!回到金城,在老街一間「吉祥餐飲」裏點了一碗「蚵仔麵線」,湯頭很清香的,不像台灣的湯頭是混濁重口味的,麵線是金門特有的麵線,麵湯是分開煮的,麵線是點了之後老闆才下鍋煮熟後放進湯裏,真的好吃!(隔天中午搭飛機回台灣前又特地來吃了一次!)吃飽後回菜巿場的蚵嗲之家想買它的芋頭片,但老板娘說現在沒有芋頭了,所以又買了一個蚵嗲。就在這時候,居然發現一個學生,在金門耶!去年畢業的學生,他來金門參加戰鬥營,看見彼此都很驚訝,而我心裏想著:莫非我已經到了桃李滿天下的地步了嗎?哈~!

1.蚵仔麵線 2.蚵嗲 3.閩式燒餅 4.烏龍綠茶

晚上在金城街上採買了名產之後,便結束行程,回飯店準備好好泡個澡休息一下,結果人算不如天算,浴室的熱水供應系統出了問題,熱水水量小到快沒水,等了一個多小時還是這情況,下去跟飯店反應時,發現同一排的房客已有不少人出來反應,不過飯店的先生處理態度並不是很理想,一直說一定是大家都同時在用水才會如此,現在就是這樣,他也不知道怎麼辦?聽了之後也懶得再與他說,回房間就當來戰地金門洗一次戰鬥澡吧,用微少的熱水加冷水湊合著梳洗自己。

金門三天兩夜_第一日(2008.07.08)

台中清泉崗機場→金門尚義機場→金寶來飯店→莒光樓→牧馬侯祠→翟山坑道→(古崗樓、漢影雲根石謁)→文台古塔、虛江嘯臥→水頭聚落→九頭碼頭→延平郡王祠、建功嶼→菜巿場、模範街→金城民防坑道

早上獨自開車到台中清泉崗機場搭9:50的飛機,飛機延了十幾分鐘,不知道這是否是正常延誤?坐火車、坐飛機,ON Time有點像儀表板上的神話!^_^4D靠窗的位置被一位口音像東南亞籍的女生坐去,沒有向她換回來,其實也無所謂。約50分鐘的飛行時間,近11點時抵達金門,在機場外頭拍了風獅爺的相,並聯絡飯店司機來接我,司機大略地作了金門景點簡介,並告訴我三條平行的主要道路:環島北路、伯玉路及桃園路。

金門機場外拍攝的金門象徵(吉祥物)-風獅爺。由於東北季風旺盛,金門的居民自清朝期,就開始設立鎮風的辟邪物來鎮風驅邪,在金門最多的鎮風辟邪物就是風獅爺。

伯玉路。金門常見有工人夾道兩旁修剪植栽,馬路平直綠化又做得好!
金寶來飯店在郊區,領了209房間鑰匙,稍作休息後下樓租車。金門一付要下大雨的氣勢,還是趕快出門餵飽自已,先騎車繞了一下老街,居然就看到縣定古蹟「清金門鎮總兵官署」和國家一級古蹟「邱良功母節孝坊」,就在狹小喧鬧的巿場裏!不知道是空氣中濕氣太重的緣故或其他,老街聞起來有一股潮濕的霉味。


中午吃了司機介紹的麵店牛肉麵,牛肉猜是金門黃牛肉,配寬版麵條,有點像刀削麵,麵條有點硬度,我還是喜歡員林的華成牛肉麵。


第一個到達的景點是仿古建築「莒光樓」,二樓可以眺望廈門,在金門很多地方都可以肉眼看到廈門的高樓大廈,關於可以如此直視「海峽對岸」這件事,令我相當驚奇!還有帶腳架來真是明智之舉,讓獨自旅行的自己也可以跟各個名勝留影。

另一個令我驚奇的是一彎進「牧馬侯祠」的小徑時,映入眼簾的居然是一隻在路邊吃草的馬,牧馬侯祠供奉「開浯恩主公」陳淵,唐德宗時陳淵奉派至金門墾荒,傳說陳淵為天駟星下凡,擅長馴養馬匹,後世尊稱他為「馬祖」。莫非,那匹馬是受馴養調教的迎賓馬!^_^不過,牧馬侯祠那邊實在有些荒涼,旁邊還是資源回收站,對比起來有點諷刺。

之後,雨終於還是下了,趕緊停在路旁的公車亭穿起輕便雨衣,趕赴下個景點-「翟山坑道」,其實本來想先去古崗樓,但一時沒找到。
(忍不住抱怨一下金門的路標真的很不明確,幾乎沒有街道路名牌標示,重要景點的指示牌也太少,三天中我花了不少時間在迷路、找路,停在路邊攤開地圖研究再研究...,我總以為要發展觀光,至少要做到交通指示明確吧,即使不厭其煩地引導也很貼心啊!還是,因為金門是戰地,所以一切要低調隱蔽哩!^_^)

幸好雨下了一會兒就停住,到翟山坑道時已無雨,只是天空依舊陰灰。在坑道負責清理環境的婦人有些訝異我自已一人前來,還問了我是否要獨自進入,有一付憨膽的我就這樣單刀赴會闖入坑道~我必須老實承認一個人走在漆黑濕涼的坑道真的是毛~骨~悚~然,尤其耳邊不斷傳來洶湧的浪潮拍擊聲,在陰暗剛硬的坑道中,聽來格入教人心驚!花崗岩的地下坑道,是在八二三砲戰後為了加強戰時運輸補給所開鑿的,呈A字型水道,最多可容納42艘小艇進出、迴轉、運補,這樣規模浩大的工程,必定花費難以估量的辛苦人力所完成的。而我,也獨自走完了翟山坑道。

離開翟山坑道後,意外地發現在湖畔邊的「古崗樓」,因為路邊有工程在進行,所以沒進去。下一個景點是二級古蹟「文台古塔」,又花了我不少迷路尋找的時間。建於明太祖年間(1387年)的文台古塔,五層高、六角形塔身,推測有海上指引或風水鎮壓的功能,下方的巨石上有張大千題的「國之金湯」四字。古塔旁是明朝守邊儒將俞大猶題字的「虛江嘯臥」謁石及明清時期文人雅士的題字。伸手撫摸石身、題字,想像數百年前,文人們落筆的力道和筆觸,幻想著穿越時間,貼近歷史。

古塔後方有一間小雜貨店,外面的桌上有一台大同電鍋,前方牌子寫著「金門第一家葉氏酒釀蛋」,一顆15元!(金門大概也有「原物料上漲」的問題^_^)當下沒立即吃,晚上回飯店拿出來品嚐時已冷掉,但嚐起來有淡淡的酒香,我大概已錯過它最美好滋味的時候了!

水頭聚落,有傳統閩南式古厝、燕尾屋脊,也有如得月樓、金水國小等獨特的洋樓群,中西併處。得月樓取名自「近水樓台先得月」之義,原是用來抵禦海上盜匪的槍樓,是水頭村最具代表性的洋樓建築;旁邊的「金水國小」是金門第一間新式學堂,建築以「回」字呈現,中間是禮堂,四周是教室、教職員辦公室。洋樓群主要都是早年赴南洋經商致富的華僑,衣錦榮歸家鄉興建的,國小則是向華僑募款而建。

參觀金水國小時,裏頭的阿姨對自助旅行的我挺友善的,主動建議我應該搭乘金門觀光公車,可以包攬金門重要景點,隨車還有專人解說。這也曾是我思量取捨的地方,搭乘觀光公車的確花費較便宜,又有專員解說,或許智識上的收穫較多,但是好像少了一份我在意的隨心所欲的自在,只不過要事先對即將遊覽的景點作資料閱讀,建立先備知識,才不致於走馬看花或霧裏探花了! 第一天的景點大致都參訪了,最後再到水頭碼頭了解搭船至小金門的船班及運機車的事項,畢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進入水頭碼頭的大廳是一眼先看到「入境」,為什麼還要有出入境的關卡呢?猛然才想起這是「小三通」嘛!

回鎮上的路途中看見往「建功嶼」的路標,拐進路旁小徑,經過兩旁的高梁田,路愈來愈小,古厝多了起來,愈騎愈覺得不對勁(這種不對勁的感覺,三天中不時在找路時出現!>_<),簡直要騎進人家家裏似的,古厝的後方原來是堤防,看一下海平復一下浮躁的心情,繼續回程,查了地圖看起來建功嶼就在「延平郡王祠」附近,郡王祠是找到卻還是找不到建功嶼,找路找到要臨界捉狂時,才發現那真不起眼的入口,不過是漲潮時間,步道被淹沒海底,所以在沙灘石塊上坐下來看看灰灰的天、灰灰的海~

晚上回金城鎮用餐,到老街菜巿場覓食,在一級古蹟「邱良功母節孝坊」正前方等了好一會兒才買到「蚵嗲之家」的一塊蚵嗲,找到模範街的三寶齋燒餅,買了一個鹹一個甜,但拿不定主意正餐吃什麼好?想找文記麵線糊,花了三天,在路標不清或者我查看地圖能力退步的情況下,像神祕的百慕達,始終怎麼也找不著,最後吃了碗肉羹麵。

快七點,原打算回飯店休息,又想到司機建議可以走一趟金城民防坑道,所以又匆匆地騎到金城車站,坑道起點在車站二樓,我參加的是19:30的梯次,有一名解說員帶隊(但他好像負責帶路,沿路並沒有作什麼解說啊!),中間有兩次模擬實戰體驗的演習聲及炮火聲,這回因為同行人多,並不像走翟山坑道時有一種憂懼的感覺,只覺得當年烽下的金門人很可憐,坑道就建在鎮上鬧區的地底下,一付隨時都要準備逃難的惶惶難安。終點在金門高中運動場旁碉堡,大約走半小時吧,可是出口離我住的飯店步行大約五分鐘,但我卻要再走回車站去接我的摩托車,回飯店時已疲累不堪!

獨自入宿飯店的第一晚還有點陌生不安的心情,買來的小吃-蚵嗲、鹹燒餅此時才拿出來吃,全都冷掉,我真不知道我為什麼非得在不是很有胃口或有空檔品嚐時買下這些東西?即使事前及旅遊過程中,我不時提醒自己不要像來集點蓋章似的一個點趕一個點,要從容悠閒的旅行,重要的是體驗及沉澱,但是舊習一時難以更改,整個下半天還是有一種「怕沒看到彷彿白來」的貪小便宜心態!夜裏下起雨,睡前又思考一下隔天的行程,並稍微記錄一天的點滴,慢慢找到睡意進入金門的第一夜。

第56號教室的奇蹟

第56號教室的奇蹟(Teach like your hair's on fire:the methods and madness inside Room 56)

作者:雷夫.艾斯奎(Rafe Esquith)

在洛杉磯某個充滿貧窮與暴力的地區裡,有一間非常不尋常的小學教室,叫做「第56號教室」。這裡的孩 子大多是移民之子,家境貧困,英文也不是他們的母語。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他們似乎注定了一輩子平庸。但是,事實上,這些孩子長大後就讀於全美頂尖學校, 在各個領域都有不凡的成就,而改變這一切的就是:雷夫老師。

  雷夫老師將第56號教室打造成一個充滿歡樂卻毫無恐懼的地方。除了自然、數學、歷史等科目之外, 他們盡情享受莎士比亞、經濟學與搖滾樂。這個看似瘋狂的創意是雷夫老師教學熱忱的化身。透過莎士比亞、班上特有的經濟制度,他讓孩子們了解團隊合作、語言 的力量,以及正確處理金錢的態度。對這些孩子來說,第56號教室是他們的避風港,而雷夫老師則是上帝送給他們的禮物。

56號教室有一條班訓:「凡事值得做的事,就值得好好做。」說的真好,教育學生有太多該做、值得做的事,期許自己像雷夫老師以頭髮著火仍渾然不知的熱情,用心投入在教導每一名學生,「好的老師,是教室裡的奇蹟」。

談到教育現象,他提到「很多教師為了維持教室秩序,什麼事都做得出來。」「真相很簡單:這年頭,大多數的教室都被一種東 西控制著,那就是『害怕』」。這真的是真實的觀察,教師利用文攻武赫來控制教室秩序、管理學生,甚至以此沾沾自喜者,實在不少。「孩子們一直看著你,他們 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已要先做到。」如果我們希望學生學會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則身為師長者,更要以身作則。

雷夫老師以柯爾堡的三期六段道德發展來鼓勵他的學生追求道德的向上提昇:

一、我想惹麻煩 二、我想要獎賞 三、我想取悅某人

四、我要遵守規則 五、我能體貼別人 六、我有自已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

書裏也記錄了雷夫老師針對「閱讀」、「寫作」、「數學」、「怎麼讀書」、「歷史」、「自然」、「藝術」、「體育」及「經濟」等課目實際上如何教授運作,作了生動的說明。不過這本書有一些地方描敘述的實在很戲劇性,教人很難相信真的課堂會有如此的師生對話。

再者,雷夫老師的言談間隱隱地流露著一種高高在上的氛圍,彷彿他的方法是最妥善的方式,但書中他拿同事評批他的紙條,讓 學生訓練寫作的技巧一事,實在教人難以苟同,既不尊重當事人,也容易讓學生對其他師長有貶低的看法,而雷夫老師還頗為自喜自已擅用生活各種事例融入教學, 真是教人對他的作為打了折扣!

青少年的腦袋裝什麼

「青少年的腦袋裝什麼」...這可不是一本嘲諷青少年的的書喔,而是一本真的在探討青春期的「大腦」究竟有著怎樣變化呢?

一兩年前曾經第一次讀這本書,是輔導室提供的書,和一堆雜物一同丟在架上,理當想低調不想引人注意,但因書名挺有趣的,所以我便開始讀起這本書。第一次的閱讀經驗可以說是驚喜連連,不斷地在腦中出現os:「喔~原來是這樣啊~!」

為什麼青少年都睡到中午才起床?會用力甩門?舉止愚蠢出言不遜?又為什麼有些青少年也會突然愛上代數,聽得懂笑話了呢?
  當父母被青春期的孩子氣得既訝異又生氣時,心想:「應該只是荷爾蒙作祟吧?」但,錯了。其實,青少年旺盛的荷爾蒙與叛逆的傾向,只是他們怪異行為的表徵,真正作祟的幕後黑手,是位於生殖腺上方的器官:大腦。
   《青少年的腦袋裝什麼?》是第一本書,從科學觀點出發,根據神經科學家活體掃描青少年大腦的研究結果,發現青少年的大腦仍不停地在發展,正經歷一場劇烈 的轉變。作者芭芭拉.史特勞區彙整最新科學資訊,用淺顯易懂、幽默而風趣的文字,讓我們了解到底是什麼原因驅使青少年產生這些奇怪的行為。書中提供解決青 春期親子衝突問題的有效策略,幫助父母與孩子度過這段辛苦的日子。

好像面對桀傲難馴的青少年,大家都有說不出或說不完的糟糕經驗吧?!我自己的青春期也不是很平穩,特別情緒化、缺乏耐性、容易激動,渴望認同又想與眾不同,彆扭又矛盾的性格,自己想起來都覺得:真是難搞的小孩!

現在我可是處在一大群不管荷爾蒙或者大腦神經元分泌過剩或不成熟的青少年中,他們的猖狂乖張我也是見識過,他們彆扭憂傷隱晦也教人同情又傷腦筋,真高興我走過那個時期,真希望自己可以有智慧地幫幫他們。

同事問我看完是否會對學生更包容?我答是啊!(但她卻開玩笑地說:那我不要看!)

更包容是因為對不平靜的青春期學生生理狀態有更多的了解,了解他們或許在家庭、社會因素外,本身生理發育上還有很多身不由已躁動,掌管直覺反應的杏仁核老是搶在理性的額葉皮質之前發聲,事情常常因此而有了失控的發展....

雖然是一本普科書,但其實對我這個文組生也很好理解和消化,挺多把又臭又長的專有名詞整個忽略,但也不影響文本的理解。父母、教師其實可以閱讀看看,也許不一定能改善你們家那個臭小子的行徑,但或許可以稍稍讓自己釋懷:原來是大腦發育的關係啊~!

(大家都需要另一個代罪羔羊來讓自已好過一點^_^)

事發的十九分鐘

《姐姐的守護者》同作者:Jodi Picoult 顏湘如 譯

有了《姐姐的守護者》的 閱讀經驗,這本書《事發的十九分鐘》倒是比較容引起我的注意,加上封面上兩行字:「每個人都說我毀了他們的人生,可是當我的人生被毀的時候好像沒有人關 心。」好像有煸情加分的作用^_^。不過本書份量不少,567頁,拿在手上沉甸甸,像故事中的男孩-彼得.霍頓,沉甸甸的十多年被霸凌的人生。

「斯特靈是新罕布夏州的一個平凡小鎮,從未發生過什麼大事,直到有一天,一項驚人的暴力行為粉碎了小 鎮的平靜自滿,一場十九分鐘的槍擊案,改變這個樸實小鎮所有人的人生。長年在學校飽受同學欺凌的高中生彼得,選擇在二○○七年三月六日這天讓全世界都知道 他的名字,他在校園中射殺他所遇見的所有老師、同學,他要用自己的雙手將多年來的仇恨一次解決:十九分鐘,你可以復仇。

  究竟是有多深沉的怨懟,讓一個平凡無比的年輕人血洗校園,殘暴的雙手不僅砸毀自己的人生,也粉碎所有人的未來藍圖?究竟是什麼樣的父母,將天使般的嬰孩養成如此冷血殘酷的殺人兇手?」

Jodi Picoult的敘事方式和《姐姐的守護者》相似,時間一下子推前,一下子回溯,以四、五個主要人物作為主述著,分別是彼得.霍頓和母親萊茜、喬絲.柯米 爾和她的法官母親艾莉及警官派屈克。讀起來很像在玩拼圖遊戲(Jodi Picoult似乎很喜歡這種遊戲,也很擅長!)。在一堆散亂的拼圖中,往往先試著從外圍的圖像拼起,有時接連了兩個時又能突然找到往內拼接的幾塊,陷入 困境後又試著找其他角落的線索,有時會被相似的切角或影像給誤導,就這樣抽絲剝繭逐漸地拼出輪廓,往核心集中。放下去的最後一塊未必是最重要的,但故事總 是要有結局,就像各自的人生,不論好壞、精彩與否,都會走上一個句點。
簡單地記錄一下幾點閱讀心得:
1.愛是不是無敵?顯然也未必!如同《姐姐的守護者》中的母親,總是有種自以為是的愛,這種愛往往造成親子的疏離或家庭的剝解,家人好像是熟悉的陌生人。父母看不見孩子真正的需要和脆弱,日積月累,炸彈的製造可能費時,但爆炸只需要一條引線...
2.青少年的同儕認同,絕對是決定他們那段時期能否好好生活的氧氣!加上腦中前額葉未發育完全,不安定的扁桃體主宰下,整個人有時真的像野生、猖狂的獸。
3. 校園欺凌:對像彼得這樣的小孩,那些惡劣的行徑,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在每天的生活中,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麼,只是因為你這個人,這種生活要如何承受?這 個部分,常光想就教我不忍....學校的霸凌發生時,我們該如何幫助弱勢者呢?常常會不會太息事寧人、太自掃門前雪,也太無能為力了...

檢察官不斷地詰問彼得的朋友(極少的朋友)-戴瑞克:即使他也像彼得一樣彷彿一輩子被欺負但也從末開槍殺人,對吧?

「戴瑞克轉向彼得,直視他的雙眼,回答道:「對,但有時候我真希望我能。」

故事提醒我們:不要再假裝事情會自己結束,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就不會這樣了,有些孩子可能會因此無法長大,或永遠是自私地長不大!

偷書賊

一言之蔽之,真的好看的一本書!內容不少,將近五百頁,原訂每天看兩章,分六次看完,但內容實在吸引人,昨夜一股作氣超進度地看完結局,闔上書時已凌晨三點多~

時空的背景是在戰間期到二次大戰期間,在納粹統治下的一個德國小鎮中發生的故事。述敘故事的是死神(就是那位帶走靈魂的死神,沒錯!),故事以一個 小女孩-莉賽爾為中心,環繞在她周遭的人事物所構成的故事。應該是悲傷的故事,但作者的文字表達有種黑色的幽默,網路上有人形容像電影版的「美麗人生」, 讓人淚中帶笑。

戰爭的千不該萬不該,已無須贅述,但令人感佩的是,即使在最困苦艱難的環境中,小老百姓還是能苦中作樂,小朋友踼足球、大人抽煙捲、吹手風琴、女主角的閱讀....。曾經看過二次大戰時猶太人在集中營的記綠片,在閱讀該書的同時,受難者身瘦骨陷的悲慘模樣深印腦海。

推薦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