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特質最重要(The Excellent 11)

人格特質最重要(The Excellent 11)

原文作者:Ron Clark 譯者:諶攸文、侯秀琴 出版社:雅言文化

《優秀是教出來的》作者最新力作
「全美最佳教師獎」得主給所有大人、小孩建議的11個努力方向

所謂的「The Excellent 11」指的是

1.熱情有勁

2.勇於冒險

3.創意不斷

4.自我觀照

5.面面俱到

6.為人著想

7.相信自己

8.有幽默感

9.做事講方法

10.懂得感恩

11.跌倒了爬起來

這些特質多半是指為人師者最好具備的特質,並且在教學中將這些特質教導給學生。我認同這些特質是十分重要的,他的書內容多半平易生活化,但有些東西真的是能引發共鳴,激起一股見賢思齊的壯志,而他的熱情活力真的教人欽佩!書中有段話:

「改善教育的關鍵掽不在於更多的科技、更新的學校、更大的圖書館、更高的分數,或是人數更少的班級。 這些都有關聯,但是對學生來說,影響最大的是老師。美國有些學校,沒電腦設備也沒圖書館,學生用的是過時的課本,課業成績和測驗分數卻仍然很高。主要原因 就是有專注、聰明、熱情的老師。所以問題在於,為什麼不是每間教室都有那樣的老師?」

「所以問題在於,為什麼不是每間教室都有那樣的老師?」

這是值得省思的問題。如果萬事皆備,欠缺一名熱情有技巧的老師,教育的效果雖不致於全盤枉然,但必定是大打折扣的。我們 的教育環境中,照本宣科、教學單調,價值觀偏頗、言行不正,師生互動貧乏或對立,欠缺熱情、彈性、包容與耐心的老師,是少數嗎?所有在這個環境中受教育的 每一個人,仔細去回想--這樣的老師「是少數嗎?」,如果真實的情況是相反,這樣的教師作為是常態的話,我們要如何擁有一份良好的教育呢?

我感到很惶恐。

親愛的安德烈:兩代共讀的36封家書

近來我頗為好學的,幾乎日日讀書,而這本龍應台與她的長子安德烈合著的《親愛的安德烈:兩代共讀的36封家書》是我去剪髮後等妹妹來載我的空檔,在書局的新書展示櫃上發現的,隨機地看了幾頁會有種投緣的感覺,當下就購買回家。

我大約知道龍應台,但未曾讀過她的文章,《親愛的安德烈:兩代共讀的36封家書》中的龍應台有些不像我”以為”的那位文壇重砲,她的母愛反而被兒子排入十大kitsch。

這本書不論是母親或兒子的文字都很流暢,言簡意賅,不拖泥帶水讓人閱讀起來得舒服。裏頭展現的是親子兩代不同的價值觀與想法、東西文化不同涵養的兩代人之差異,以及兩代不同年紀的成熟與稚嫩。

若以年齡計,我比較接近安德烈,也是生於戰後和平安穩的世代,但他的文字和態度一直讓我有種吊兒郎當,或故作瀟灑狀,我幾乎要想像他是不是翹著二郎 腿、抽著煙寫下那些?他的媽媽說,他像是生活得太好的王子,我也有同感耶。他是對世界還有很多不滿的少年郎,對自己既自傲又自卑,有點在鬧彆扭似的。

母親的部分,其實是很像傳統的慈母,雖然這位母親很有國際視野,有很好的知識反省力,但我還是覺得她在面對自己桀傲不馴的長子,有很多的無能為力, 同時在對兒子期盼上,也難避免地有些望子成龍,希望他上進、有競力、懂得關懷弱勢、能貢獻一已之力,懂得認清世界局勢,對未來有所規畫...然後又希望他  快 樂!天下父母心啊~!

這本書其實能算家書嗎?要公諸於世的信,會不會少了點自然和真實呢?而多一點點修飾後的理性與感性呢?不過,喜歡龍應台的文字和她的正義感,會再延伸閱讀的。

萬世師表(Goodbye, Mr. Chips)

萬世師表(Goodbye, Mr. Chips) 詹姆斯.希爾頓著 林淑娟譯

副標題加了一句「李家同非常喜歡的一本書」

我不是因為副標題才看這本書的,不過”李家同非常喜歡的一本書”--應該可以表示這本書至少淺顯易懂,至少是不糟的書吧!在書局翻開此書,第一段寫著:「當你上了年紀(但沒有病痛),你會不時都很睡覺,時間的流逝宛如懶洋洋的牛,在風景如畫的原野緩步移動。」很有意境的一段開頭,吸引人往下展讀...

簡介:「年輕、充滿熱誠的齊普 斯先生,到布魯克菲德學校任教。在那個尊嚴與寬厚精神尚存的年代,齊普斯以無比的愛心、耐心,對一群調皮難馴的學生展現這些信念,教導一代代的孩子們自生 活中學習。他一生中所有的快樂與痛苦,都來自以愛教導學生而豐富。而當學生們畢業、必須與齊普斯先生揮別時,他們感傷又感激地一再傳誦他的故事……」

這本書我幾乎是看完之後,又立即重看了一遍,為了加重自己對該書的體會。主角齊平恩老師(學生暱稱他為齊普斯老師,Chips有無價值的東西、瑣碎 之物的意思 )年輕的時候(一八七○年,普法戰爭同年)來到了布魯克菲德,這是個古老傳統的學校,它的精神某部分和齊普斯的觀念是契合的,他其實是個老派堅守傳統的老 師,勤奮、盡忠職守,傳遞著有教養的紳士教育,他讓我很容易聯想到學校中某些資深老師,認真負責,吃苦不埋怨,恪遵傳統及校方的所有規定,改變和革新對他 們而言,是很難適應和接受的。像婚前的齊普斯「教書幾年下來,學生會服從他、尊敬他」但不親近,缺乏親切的互動...「一開始就要採取堅定的態度-那是管教學生的祕訣。」-我同意這個祕訣!^_^

「事實上,他已經開始墜入枯燥墮落的刻板教學法,那是這個職業做多久了最容易犯的毛病,年復一年教授 同樣的課程,會形成教學上的僵化與老套;他生命中其他的事情,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調整為-用最輕鬆省事的方法去做。他可以做好份內的工作,也頗為認真;他固 定做某些事情,也能令人滿意信任;可是他做任何事情都沒有幹勁。」--這好像是從事教職很容易掉落的窠臼,我得小心提防才行。

一直到遇到他熱情果敢的太太凱薩琳,她說:「老師這個行業很特別、很重要,你不覺得嗎?他教化成長中的小孩,會影響到世界...」齊普斯說:「他沒有那樣想,或者至少,他不常那樣想。他盡力做到最好,任何人做任何工作都會那樣。」他還是盡忠職守的,但方式有了改變,他變得溫暖隨和,教學也更自在、游刃有餘,學生更貼近他、喜愛他。

他反對年輕校長羅史東汲汲營營地把學校的名聲看得比學生本身更重要,「羅史東把布魯克菲德經營得像一家工廠,他在要生產出一些沾了點文化氣息的勢利鬼機器。舊有的紳士教養和傳統的家庭觀,與開闊的心胸都改變了。」關 於這點,希望學校的行政主管能好好省思一下這段話,當我們在感嘆學生素質和品格大不如前時,不妨反求諸己,為人師長的是否能作為一個好的表率呢?是不是很 多師長把升學率、把分數、競賽看得更重要呢!?而沒有好好地教導我們的下一代要有純善的品德、美好的教養。即使是從事教職很多年的老師,也別忘了常常更新 自己的教法和觀念,教育不是將知識原封不動地講授下去就好,,不可能老師一直不肯改變,而要你的學生們順從地配合你吧!

這是一本簡單的好書,好的觀念本來就該易懂地傳遞下去...齊普斯不能完全算我心目中很好的老師,因為他太守舊,以及我不能完全懂他的幽默哩^_^。不過我喜歡他不端架子,對待人和善的態度,包括對很年輕的學生。

永遠保持一種對人的尊重關懷與某種新鮮的活力作為介質,就遠比流暢的教學技巧更重要多了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Eat,Pray,Love)副標題:108則追求享樂與平衡的故事

作者:伊莉莎白.吉兒伯特 (Elizabeth Gilbert)

我得先承認該書的中文書名很吸引我,尤其購書之時,正值將放暑假之際,心中油生旅行的想望,書皮上的藍天白雲大海洋,好像在呼喚我將它帶回家...

書介上說:作者「她在小時候有個夢想:以為自已長大後會兒女成群的媽媽。但在30歲以後,她才發現自己既不想要小孩,也不想要丈夫。」但她已經有丈 夫及一段教她喘不過氣的婚姻。結束婚姻的過程很難堪痛苦,更糾葛的是陷入憂鬱的她,情感同時又對另一個自由不羈的情人沈淪...終於在反反覆覆、藕斷絲連 的愛恨情仇摧折下,解決了婚姻,逃離了情人,開始追尋自我平衡的旅行,為期一年。

第一個四個月在義大利,因為義大利有作著認為世界上最美的語言,為了學習這美好的語言,來到這個南歐國家,並與許多的美食、美酒相遇。

第二個四個月在印度,為跟隨她的心靈導師,來到印度的道場,與自己紛亂的內心有一段拉鉅、了解、解脫、釋懷的溝通過程。

第三個四月來到峇里島。因為作者曾經在島上見過一名奇妙的老藥師,預言她將會回來,並陪他住一段時間,所以她回來,並遇到一群友善朋友,並重新遇見愛情、體驗愛的喜悅。

EAT-義大利的美食;PRAY-印度的禪修;LOVE-峇里島上的友情與愛情

這本書讀來很輕鬆,引人入勝,同時也讓閱讀的我隨著作者的文字暢遊三地。本書即使是禪修的部分,讀來也全不枯橾,實在是因為作者的文筆相當風趣流 暢,看著看著就忍不住輕笑出聲。本書作者絕對是一名吸引人的女性,讓我想到「托斯卡尼豔陽下」的那位可愛的女主角...據說明年要拍成電影,很教人期待。

姊姊的守護者

※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只要時常左右轉動眼球30秒鐘,就可以增加高達一成的記憶力,這是因為此動作促進左右腦的互動。

居然完全忘了看完這本書?!前幾天也完全忘了晚上跟人家有約的飯局!我看我得多多左右轉動眼球才行!!

這本書比同事早買下,卻拖了好久才看完,連學生都誤以為我又重看,才看了這麼久;雖然看完的同事讚不絕口,但在閱讀時我卻提不起一氣呵成的高昂興致,不過這純料是我懶散個性的問題,這仍是本值得一看的好書!^_^先複製網路上的簡介如下:

母親莎拉為了救罹患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的女兒凱特,利用醫學科技生下與凱特有完美基因配型的安娜。十 三年來,安娜不斷地供應凱特血液、白血球、骨髓、幹細胞,現在輪到了她的腎臟。無法忍受再被當成藥糧的安娜決定反擊她的父母,控告父母奪走她的身體使用 權。《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茱迪‧皮考以不同人物的口吻來接續故事的發展,探討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對「愛」有深入的刻劃及詮釋,以細膩的筆法,精妙的細節,靈巧的掌握人與人之間脆弱敏感又錯綜複雜的關係。

這本書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每一個章節,分別由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主述,好像使用分鏡分式,讓讀者可以窺知不同主角對同一事件的內心 反應,以及行為背動的動機。母親莎拉,眼裏只有一件危機-就是大女兒凱特的絕症,並且頑固地要求所有的家人配合她愛的行動,嚴重忽略了其他子女的親情需要 和內心徬徨,個人認為這個母親的偏頗,反而給這個家庭衍生更多危機。安娜的控告舉動原來是姐姐凱特的請求,請求妹妹不要再救她,請求妹妹讓她不要再成為這 個家庭的負擔和壓力,這也是一位心疼妹妹的姐姐送給一直當她藥糧的妹妹解脫(或擺脫)這無止境折磨的禮物--終結她的生命!

最後這個真相大白的發展,真的出乎我意料,本來以為該書在闡述人對自己身體的自主權利是無關乎年齡,愈到後來在這個大主題之下又看見更深的姐妹情 深...很動人。其實書中每一位角色都是深情的人,但往往都太固執地以為自己的方式(或愛)是為對方好,一意孤行,卻造成更多的遺憾和耽誤...

其實書中的角色有更多可以討論的,但無奈近來記憶力衰退,只能勉力寫下這些了....

我埋在土裡的種子-一位教師的深情記事

在誠品閒晃,偶然看見了這本書-我埋在土裡的種子-一位教師的深情記事,被它的書名所吸引而買下了這本書,或許我一直以為自己沒在做什麼了不起的事,頂多只是播種,頂多只是盡一已之力,散播一些善的、真的、美的種子,在那群青青子矜心中...

書中有段話,深得我心,先引之:

這十多年來,我常回想:和初初執教的頭些年相比,後幾年的控制力較強,字詞的知識也較廣,甚至傳達的方法上也更得心應手,但學生好像也不一定會因此而更加優秀,況且並非每年都能有那麼美好的互動。我不知道這是否和藝術的道理一樣。

還是學生受了某種新事物、新氣象的吸引,而引發求知的慾望。如果是,那麼永遠保持一種對人的尊重關懷與某種新鮮的活力作為介質,就遠比流暢的教學技巧更重要多了。

作者(林翠華老師)是一位有創意的教學者,她能透過不同有趣的活動來引導學生更深刻的學習和感受,這個部分真激發我當見賢思齊之心;同時她也能保有 彈性地對待擁有不同性格、家庭背景和不同族群的學生們,對他們諄諄善誘。或許教育真的無他法,唯有愛與榜樣。愛能包容各色各樣的奇難雜症,留意各異的需求 並給予關懷,同時能耐心地待候一顆顆種子,慢慢地生長....而為人師長者,更當言教、身教並重,主動尊重關懷,作一則好的示範!

11樓


前兩天在台中的唯讀買的一本書--《11樓》,當天到科博館看兵馬俑的展出,這次參觀剛好遇到解說員解說,增添不少新知識,看展覽中有許多似乎是小學的小 朋友,看他們安靜專注的聽解說,旁邊的親人也會耐心地解釋,覺得住在城巿裏的小朋友和鄉下的小朋友真的是很不一樣,我看就連氣質也是有城鄉差距的!這都是 題外話了~^_^

這本書好像之前在bbs上看過有人推廌,但其實印象不深,只因唯讀的折扣太誘人,難得過去說什麼我也一定要買本書才過癮,加上書本背後的文字:

  愛 就像沒有極限的撲滿,每天一塊、兩塊的存,總有一天會累積成大愛……

  夜晚,一位忙人手中提著燈籠走在路上,碰到他的人便問他:

  「真是奇怪的傢伙,你名明就看不到前面,幹嘛提著燈籠走路呢?」

  結果他道:「那是為了讓你不與我相碰撞,這個燈籠不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你。」

  這世界必須要有付出,才會有收穫,凡事都想先收穫的話,便沒有可以等待的人。

  你 曾經坦白的面對過自己嗎?如果無法認清自己的話,那麼一切都是虛幻的,你永遠祇會看到別人的錯誤而已。

  人 世間的一切就像解題一樣,只要能試著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事情,就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

這樣的文字,總覺得會是一本溫暖的好書。趁著今天放假拿出來閱讀,有點欲罷不能地將它一口氣看完,書裏講的其實是簡單的道理--要設身處地為人著 想、要有一顆關懷的心。現實的世界,比比皆是自私為已的人,或為求勝、求名、求利、求快、求多、求面子、求一席之地...儘管不是踩著別人往上爬,也常忽 略了別人的感受和需求。學校為了求升學率,壓柞師生的休息(); 丈夫為求升遷,忽略妻兒的情感需求;開車的人為了搶快,胡亂超車;為了高高在上的優越感,毫不留情地批評攻擊別人;為了不想受傷,只想找個愛自己的人,也 不肯先付出愛....讀書的過程中,我不斷地想到我的學生,一直反省自己是否以權威的姿態、忽略他們感受的態度來與他們相處....突然間,我覺得自己真 的是一個工作狂,或工作上的完美主義者,除了要做好我的工作外,我怎麼不去反省自己是不是輕忽了親人的感受?是否用自私的態度來面對情人的愛?是否總是享 受著親友的付出,而吝於主動關懷對方呢?

其實每個人也應該都想得到別人愛的對待,得到溫暖的關注,不計較、沒開口要求,不代表不需要或無所謂,我真該好好地去反省,好好地將心比心地對待我的親人和好友們,我何德何能能得到他們那麼多,我又何其慚愧地付出如此的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