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


書的開頭有洪蘭老師寫的序,其中幾句話我很認同:

「觀念、觀念,觀念不改,所有的改革都是空的。」

「英國十九世紀偉大的道德學家山謬爾‧斯邁爾斯(Samuel Smiles)曾說:「沒有不可教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我把這山謬爾的這句話告訴同事,得到一個不屑的白眼,同事不認同,她認為是學生不認真,不是老師的關係。這剛好也呼應了洪蘭的第一句話,觀念不改,所有改革都是空的。老師對自己的教學很有信心也不是壞事,但缺乏反省檢討之心,很容易活在冷漠的象牙塔中。

如果我的學生聽不懂我教的內容,一定是我沒有用他聽得懂的方式來教導他--一個老師可不可以這樣思考事情呢?

這本書是繼「沒有資優班」後,作者再針對之前未盡之言,有關更多芬蘭的教育現象和教育觀念所作的描述。不強調資優、菁英的教育方式,重視每一位孩子的平等學習,只有每一個孩子都被照顧好,整個社會才會有進步改善的遠景可期待。

台灣的學校過度重視智育,形成課業成績突出的孩子得到過多的關注和資源;課業成績不在行的同學缺乏自信或喪失學習熱情。芬蘭人有一個很讚的觀念,他 們認為資優的學生自己已經能獲得許多學習的機會,教育應該更關心其他非資優的學生,「教育,是給每個孩子的」,每一個小孩在成長中都能獲得需要的溫暖和尊 重,長大之後也較不易形成偏差的人格或行為,而讓社會花更多的成本去彌補。

基本之道在觀念的改變,「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迂腐觀念何時才能被揚棄?大人或所謂社會菁英們的觀念不改變,小孩的學習及成長,仍舊烏雲密布啊!

0 意見:

張貼留言